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廉播 > 正文

从心所欲不逾矩

作者:曹丽萍 郑渊渊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摘要:“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篇》,意指只要不违反天地之规律、规矩,无论想什么、做什么,都能随心所欲、自由自在。

  “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篇》,意指只要不违反天地之规律、规矩,无论想什么、做什么,都能随心所欲、自由自在。推而广之,做人从志于学,讲规矩,立德行,才能达到“从心所欲”的人生境界。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规矩,原意为校正圆形和方形的工具,后引申为标准、规范、法则、制度等。关于“规矩”,古人论述较多。《吕氏春秋·自知》中写道:“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韩非子》则说:“欲成方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想要画成方圆就要遵循规矩,概言之,规矩是方圆的准绳。《管子》有言:“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圆;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废弃规矩,又想要端正方圆,纵然再心灵手巧,也难以做到,废法治国也是如此。因此,规矩设立后,一定要严格遵循,不可肆意践踏。由此可见,历代统治者把规矩视为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客观标准,不可逾越,不能违背,把守规矩作为品行要求,“规矩权衡不可枉”。对于为官从政的人来说,要达到“从心所欲”就是要懂得不逾越规矩红线,才有一身轻自由。

  清正廉洁,修身律己。慎独自律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修身正己之道。对中国古代文人来说,慎独自律既是修身正己的方法,也是高尚的境界觉悟。古人讲“君子求诸己”“持身要严”,说的都是律己要从严。宋人吕本中在《官箴》中总结:“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这是对封建官吏修身律己的要求。“四知拒金”的东汉忠臣杨震,他出任东莱太守途经昌邑时,以前曾得到过杨震推荐的县令王密深夜怀金相赠,认为“暮夜无知者”,而杨震正色以对:“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面对唾手可得的金钱的诱惑,杨震完全不为所动,这是因为他能够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在人前人后都能保持廉洁奉公的态度。杨震拒金的故事流传千年,足见廉洁自律的人多么受人尊敬。

  心有所戒,行有所止。一个道德上有追求的人,往往对纪律重要性的理解也相对深刻,同时自身也有着高度的纪律自觉。对于今天的领导干部来说,只有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了,时刻强化自我约束,及时清除非分之想、不善之念,不给思想开“天窗”,不给行为留“暗门”,才能做到心有所惧、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包袱布,上面写有“六项注意”,当年的年轻战士就是以此自警自励,锻造出“一个可以当十个”的战斗力;上海解放纪念馆藏有一本名为《入城纪律》的小册子,当年人民解放军进驻上海城区时,十万大军严格遵守入城纪律露宿街头,受到群众欢迎。有规则意识、有纪律意识、有法治意识,就能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绵绵圣学已千年,两字良知是口传。欲识浑沦无斧凿,须从规矩出方圆。”党员领导干部是规矩的遵循者和方圆的践行者,当对规矩永葆敬畏之心,唯有经常反躬自省,守规矩立德行,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桂林市纪委监委)

巡察故事丨需要重新讨论的班子会
桂林:整治医保基金监管领域突出问题
清廉桂林
点击进入清廉桂林主站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