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廉之窗 > 党风政风 > 正文

家风故事丨妈妈的针线包

作者:孙斐艳 文秋萍
来源:市纪委监委驻桂林银行纪检监察组
摘要:一针不密,风寒侵入;一线不实,破绽百出。

  “咦,这是什么东西呀,怎么这么破……”女儿无意间拉开抽屉,一个毫不起眼甚至有些破旧的针线包映入眼帘。针线包是用蓝布缝制的,底色早已被岁月漂洗得发白,表面补丁摞着补丁,磨损的边缘绽出丝丝杂乱的线头,唯有上面细密的针脚依然清晰可见。

  翻开这个旧针线包,一瞬间,童年的画面如潮水般涌来……这里装满了妈妈的岁月,也充满了我的回忆。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妈妈总用这个针线包为自己和家人补衣服。她的每一针、每一线都缝得格外认真,仿佛把对家人所有的爱与期望,都密密地织进了针脚里。

  傍晚时分,昏黄的灯光在老旧的屋子里摇曳,妈妈坐在那张吱呀作响的旧木凳上,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粗糙干裂的手指捏着细细的针,微微眯起眼睛,专注地穿针引线。

  她做事格外严谨细致,总会选与衣物颜色相近的线,从布料背面入针,让针脚藏得严严实实。针线穿梭间,衣服上的小破洞便被细密缝合,看不出丝毫破绽。

  每次妈妈缝补衣物,我都会津津有味地打量,“缝补要耐心、细心和专注,一针不密,风寒侵入;一线不实,破绽百出。”妈妈的话语温和却有力,一字一句地镌刻进我的心底,“这个活儿可不能粗心大意,不仅会扎到手,还会把衣服缝补得歪歪扭扭,就像做人一样,作风更要严谨踏实,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经得起检验。”

  妈妈的严谨作风不仅体现在缝补这些小事上,在对我的教育上也一样。有一次,小伙伴约我出去玩,可作业还有2本字帖没有完成。于是,我胡乱马虎地把字帖写完,就悄悄溜出去了。等到晚上回家,就见到妈妈坐在那把旧木凳上,一脸严肃地看着字帖。我自知理亏,主动向妈妈认错。

  “练字这件事也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偷懒,不能心浮气躁、敷衍了事,必须一笔一划认真练习,写字的时候要做到一丝不苟,每一笔都写得实实在在。”妈妈看我认错,心里的怒气便也消了一大半,她和我细细讲着其中的道理,我认识到其中的错误,在以后的学习中再也没有马虎和敷衍。

  如今,我成为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对妈妈的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案件查办工作中,面对一堆堆银行流水、项目合同、财务报表,我总会想起妈妈缝补时的专注、严谨、踏实——只有沉下心来,用足耐心、细心和专注,才能从海量材料中抽丝剥茧,找到突破口。在开展案件审理时,要严把事实证据关、定性处理关、手续程序关,严谨细致、务实唯实、坚持原则,才能精准定性量纪。

  现在,这个小小的针线包静静地躺在抽屉中,它的线早已褪色,针也已锈钝,但它所缝补过的岁月和守护的价值,在我们的手中传递,历久弥新。

  那些细密的针脚,仿佛在无声地诉说:最坚实的防线,往往就缝在最平凡的细节里。

平乐县开展各乡镇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集体廉政谈话会
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市公安局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
清廉桂林
点击进入清廉桂林主站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