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天,总有一个画面温馨而深刻:冬日里,炊烟袅袅升起,奶奶坐在灶台前,细心地添着柴火,屋里一下就暖和起来,火光映照着她慈祥的脸庞,烧火做饭,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奶奶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奶奶读过私塾、上过初中,不仅会写字,还会咬文嚼字。“人要忠诚,灶要空心”,这是奶奶经常念给我听的一句话,以至于现在我帮忙烧火,都会跟女儿念叨这句话。
小时候奶奶做饭,我总要吵着帮忙烧火,以为柴越多火就会越旺,用柴火把灶孔塞得满满的,原本旺盛的火苗最后变成了一股浓烟。灶里的火,熄灭了。
奶奶见状,拿着火钳将灶里的柴火利落地夹出来,扒开灰烬,又将柴火错落地放回灶里,中间还留了一个引火的洞,最后抓了一把木屑放在灶里,连吹几口气,火苗一下就从柴火间空隙窜了出来。火,越来越旺。
奶奶笑着说:“这个灶架柴的时候要空心,空气才能进去,这火才烧得旺。人呀,就要实心,忠诚善良的人才会走得更稳,更远。”虽然那个时候的我还不太懂这句话的意思,却牢牢地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
在童年的记忆里,奶奶总是那个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煮出最美味的三餐,也用她烧火的智慧,比喻做人的道理,教导我们要知足常乐,坚守道德底线,点燃了我心中温暖的家风火种。
奶奶烧火的智慧体现在对柴火的精心挑选与处理上。在砍柴的时候,奶奶就已经把岔出来的部分枝条处理掉了,留下一根根直直的柴火,这样做不仅使得木材更加整齐,便于堆放和取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燃烧效率。现在想来,人的成长过程,也需要去掉那些不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烧火啊,就像做人一样,得慢慢来,不能急。”奶奶常常一边烧火,一边对我说,“火太大了,容易焦;火太小了,又难熟。做人也是,不能太贪心,也不能太懒惰,得守住自己的本分。”
每次烧完火后,奶奶就会放一个装着水的锅在灶台上,利用柴火的余热将水烧热,冬天洗手就时刻有着热水了。“这余热,虽然不起眼,但也能派上用场。”奶奶说,“就像我老了,也在为我们家发挥自己的余热,做饭、做家务,为你们减轻负担。”
奶奶的话,像一股暖流,温暖了我的心房,也让我明白了,无论身处何种境地,珍惜并善用每一份能量,不忘初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今,我已经在纪检监察工作岗位上任职5年了,时常会想起奶奶烧火的画面,想起她那些朴素而深刻的教诲。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自我修养和成长过程中,不仅仅要坚守初心,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廉洁奉公,还需要有“挑选”和“砍掉”的智慧,不断审视自己,坚决“砍掉”那些与党的纪律要求不相符、损害人民利益的不良思想和行为,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