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廉播 > 正文

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红军精神”

作者:刘健
来源:桂林日报
摘要:80多年前,刘华连跟随所在的红军部队从赣南踏上征程,在桂东因重伤掉队,从此在广西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定居生活,直到2014年离开人世。头几十年,刘华连从不提及自己的身世,鲜有人知道他的过去。直到上世纪60年代,他的红军身份被揭晓,一段尘封的过往才渐渐为人所熟知。近日,记者来到兴安县,探寻老红军刘华连的足迹,倾听他的儿子陆志元讲述父亲的生前事。
遗散老红军邓炳彪在华江瑶族乡讲述当年红军长征的事迹。(资料图片)坐落在湘江边的红军堂。记者刘健 摄当年,红军从这里渡过湘江,到达界首。记者刘健 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记者刘健 通讯员邓桂荣 摄

  80多年前,刘华连跟随所在的红军部队从赣南踏上征程,在桂东因重伤掉队,从此在广西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定居生活,直到2014年离开人世。头几十年,刘华连从不提及自己的身世,鲜有人知道他的过去。直到上世纪60年代,他的红军身份被揭晓,一段尘封的过往才渐渐为人所熟知。近日,记者来到兴安县,探寻老红军刘华连的足迹,倾听他的儿子陆志元讲述父亲的生前事。

  “在我的印象中,上世纪60年代,本地有关部门才确定了他的红军身份。父亲一生老实勤恳,守着几亩田地度过了清贫的一生。在世时,他很少与他人提及自己的身世,即便他的身世在我们这里已经家喻户晓了,他也都只是讲那是过去的事。”陆志元回忆说。

  刘华连原名刘诗泽,1934年,13岁的他加入红军队伍成了一名红军战士。随后,刘华连跟随部队开始长征。部队由赣南经湖南进入广西时,首长发给他1支步枪、3发子弹和1枚手榴弹,并反复叮嘱他:这是革命的火种,只有取得革命的胜利,穷苦人才能当家做主。

  1934年11月的一个夜晚,刘华连所在的部队到达广西全州觉山铺时遭遇敌人的伏击,刘华连因受伤而与部队失散。当时,刘华连伤情严重,被当地村民收留。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身体得以康复。他曾多次尝试寻找部队,但都没有成功,最后辗转到了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同仁村,后入赘为婿,与当地女子陆美荣结为夫妻。

  1949年,就在陆志元出生的那个晚上,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消息传到了华江——新中国成立了!也就在这一晚,刘华连第一次把自己红军的身份告诉了妻子。

  “1982年冬天,父亲上山拉毛竹,一只眼睛被刺伤。按优抚政策,他可以申请医疗补助,然而他并没有去申请,他说他不能再给政府添麻烦。父亲在世时,经常教育儿孙们要不忘本、不忘根。”陆志元记得,那时候父亲经常会给孩子们讲一些自己当儿童团、当红军的故事。

  和刘华连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老红军邓炳彪。由于邓炳彪去世较早,所以留下的文字资料很少。据邓炳彪生前的回忆,1928年,他参加了方志敏的游击队(在江西弋阳县磨盘山),入编第七军第四连。经过第五次反围剿后,邓炳彪被编到第八军团第二二营第四连任连长。

  据邓炳彪生前回忆,他所在的连队从瑞金出发,由江西经过湖南到广西,日夜兼程,连续走了一个月零五天才到广西。由于邓炳彪所在的连队是尖兵连,发现敌人后,邓炳彪在布置阵地时脚伤了不能走,团部给了他一匹马,并安排三排跟着他走。过兴安华江雷公岩时,邓炳彪连人带马不幸跌下沟去,马腿跌断了,他的腿也受了伤。当时情况危急,他不顾自己的伤势,招呼三排的战士们快走。仅过了半个小时,敌人就追了上来。邓炳彪躲过敌人的追捕,被当地一个造纸工人所救。后来当地有一个叫李白章的老百姓治好了他的腿,他也留在了华江。新中国成立后,他经常对人们讲述当年红军长征的事迹,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把总书记的指示深深烙在心里!——记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综合执法支队二大队教导员王志铖
纪委书记谈∣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全力护航开局起步——恭城瑶族自治县
清廉桂林
点击进入清廉桂林主站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