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介(1010-1069),字子方,北宋桂林兴安人。先后任武陵尉、德州通判等职,后调任监察御史。每到一任,均不畏权势、秉公办事,在御史任上因弹劾宰相文彦博而名声大振。宋英宗时升为御史丞,龙图阁学士。宋神宗时任三司使,统筹国家财政。后拜为参知政事。年六十病故,被追封为礼部尚书,谥号“质肃”,准入桂林五贤祠。
宋仁宗在位的时候,唐介在京城,担任监察部的御史。宋仁宗准备重用温成皇后的伯父张尧佐,于是任命张尧佐为宣徽使、节度使、景灵使、群牧使,身兼四职。唐介知道后,与包拯、吴奎等官员向宋仁宗进谏,说这样的任命不恰当,也不合适。后又召集百官,一起在朝廷上论争这件事,宋仁宗只好撤去了张尧佐的两个职位。
但是没多久,宋仁宗又任命张尧佐为宣徽使,兼任河阳太守。
唐介对同僚们说:“皇上打算给张尧佐宣徽使这个职位,河阳知府不过是先借个虚名罢了。我们不能就此罢休啊。”
同僚们心想,宋仁宗这么做是执意要重用张尧佐,谁又能阻挡呢?同僚们都犹豫起来,不想再管这件事,只有唐介一个人继续抗争。
宋仁宗对他说:“给张尧佐宣徽使的职位是中书省的主意。”
唐介听了,趁机弹劾中书省的宰相文彦博。他对皇帝说:“文彦博在蜀州做郡守时,派人织了一种镶金的绸缎,通过宦官,将镶金的绸缎送给了某后妃,某后妃就说服皇上,使文彦博当了宰相。现在,文彦博重用温成皇后的伯父张尧佐,也是想加强自己的势力,请皇上罢免文彦博宰相的职务,任富弼为宰相吧。”
皇帝听了唐介的话大怒,把唐介的奏折丢在一旁不再看了,还说要把唐介贬到很远的地方去。
唐介看皇帝生气了,就把自己的奏折拿起来,慢慢地给皇帝读完,说:“我对国家忠贞不二,只因为这件事太令人忧愤,我才语气激烈的直言,即使让我下油锅我也要说出来,贬到远方又有什么害怕的呢?
皇帝听了连忙召中书省官员上殿,对他们说:“唐介争论这件事,是他殿中侍御史的职责。但他说文彦博买通后妃的关系做了宰相,这是什么话!朝廷提拔有才能的官员,是后妃能干预的吗?
这时,文彦博就在殿上,唐介责问他说:“文彦博,你应该自己反省一下,要是有这回事,就不能隐瞒!”文彦博立即跪下,向皇帝连连谢罪。宋仁宗更加愤怒,觉得唐介做得太过分,将唐介贬为春州别驾。
大臣王举正向皇帝说这种处罚太重,皇帝马上有所醒悟,第二天,又翻阅了唐介的奏章,把他的贬地改成英州(广东英德)。皇帝派人调查了文彦博的事,原来唐介所说的是真的,就罢免了文彦博的宰相之职。皇帝又担心,如果唐介在路上死了,自己就担了杀忠直大臣的坏名声,就让宦官一路护送唐介到英州。
唐介临走时,诗人梅尧臣、李师中都为他送行,写诗赞美他正直忠诚的品格。从此,唐介忠正直耿介的名声传天下,人们都尊敬他,称他为“真御史唐子方”。
宋神宗即位后,召他回朝廷,任他为三司使,掌管盐铁、户部、度支,统筹国家财政。熙宁元年(1068),让他参知政事,做副宰相。这时,他的儿子唐义参加了进士考试,有机会进人皇家秘阁(图书馆)面试,唐介为了避嫌,不想别人以为儿子因为自己的关系才得到这个职位,就把儿子叫了回来。他一身清正,让当时的朝臣非常佩服。
宋神宗想启用王安石为相,他极力反对。事实上,当时的欧阳修、苏东坡、司马光等大臣都反对新法。王安石强于辩论,执意改革,皇帝又专信王安石,听之任之,朝廷中的官员没有谁敢与王安石大胆论争,反对新政的官员多被贬官。只有唐介坚持反对王安石改革中不妥当的做法,常常与王安石争论。
熙宁二年(1069),唐介因背部患了毒疮而死,终年六十岁,归葬于家乡高尚大宜山。唐介患病期间,宋神宗前往探望;唐介死后宋神宗到场哭吊,痛哭流涕。宋神宗发现唐介的遗像没画好,就命人取宫中所藏的唐介画像赠予他的后代。
原来,唐介任谏官的时候,宋仁宗曾经命人秘密画了一张唐介的画像,挂在温成阁中,宋仁宗亲自在画像上题写“右正言唐介”几个字,常常仰视,提醒自己忠言逆耳利于行。唐介死后,被追封为礼部尚书,赠谥号为“质肃”,并准许入桂林五贤祠,世世代代享有人民的爱戴和祭祀。(桂林市纪委监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