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廉播 > 正文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作者:王光金
来源:桂林日报
摘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座让中国人民世代铭记的历史丰碑。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党的领导下,英勇的红军击退了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战胜千难万险,付出了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座让中国人民世代铭记的历史丰碑。毛泽东在1935年10月写下了《七律·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的这首诗,讴歌了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彰显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险阻、敢于冲锋、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毛泽东曾对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作了高度概括:“长征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把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概括为四个“伟大远征”,即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更为我们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桂林是一片红色的热土,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红军长征湘江战役就发生在这里。湘江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红军以8.6万人锐减到3万人的惨重代价,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图谋,宣告了“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彻底失败,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和毛泽东重新掌握军事指挥权,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敬献花篮,并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他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靠的是理想信念。为什么中国革命能成功?奥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不断取得奇迹般的胜利。我们对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应该抱有这样的必胜信念。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

  红军将士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断肠明志”的英勇壮举,感人至深。红三十四师从长征开始就是全军的总后卫。在湘江战役中,掩护最后一支队伍渡过湘江后,被敌重兵截断于湘江东岸,损失过半。1934年12月7日,陈树湘率部队突围,在强渡牯子口时腹部中弹。被捕后,在敌人抬着他去道县邀功请赏的担架上,趁敌不备从伤口处掏出肠子,忍着剧痛用力绞断,壮烈牺牲。要问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支撑着他,让时年29岁的红军师长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对党、对革命的无限忠诚,是“誓为中华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坚定理想信念,是敢于突破、敢于牺牲、敢于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的传家宝,蕴含在其中的理想、信念、情操、气概、风格和作风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当代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资源。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长征永远在路上。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要在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丰厚滋养,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要时刻铭记和发扬伟大长征精神,让长征精神光耀千秋、永放光芒!

学以致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会议强调 从严从紧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 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清廉桂林
点击进入清廉桂林主站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