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桂林市象山区纪委监委在监督检查中发现辖区部分村委存在农村集体三资底数不清等问题后,通过“室组地”联动挂牌督办,督促财政、审计、农业农村等单位成立清产核资工作专班,采取村级自查、乡(街道)复查、专班终审的方式,全面摸排清查全区41个村(社区)资金、资产、集体土地总面积和公益林田数,督促相关部门摸清底数、整改问题,助推农村集体“三资”运行监管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农村集体“三资”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基层监督的重点内容。去年以来,该区纪委监委聚焦农村集体“三资”家底不清、权属不明等突出问题,通过分类督查纠问题、起底研判查案件、精准建议促治理等方式,不断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针对农村“三资”日常监管难度大、涉及项目众多等问题,该区纪委监委分类组织人员对农村集体“三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日常工作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不定时进行“巡检”,重点工作由区纪委、乡纪委以及村务监督委员会“三级联动”督查。先后查纠村务公开不及时、村集体三资底数不清等相关问题20多个。
同时,全面排查起底2021年以来涉及农村集体“三资”领域问题线索,并采用“专题研判+提醒督办+销号管理”的方式,持续对线索办理进展动态汇总更新、提醒催办,形成闭环管理。全年处置问题线索50条,立案26件,党纪政务处分22人。
此外,该区纪委监委聚焦案件查办发现的突出问题,深化以案促改促治工作。通过深挖问题产生根源,找准权力运行、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漏洞,推动案发单位强化问题整改,健全完善一批制度机制,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批、治理一域的效果。截至目前,该区纪委监委向相关单位制发纪检监察建议7份,推动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登记、保管等制度8个。(桂林市象山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