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党风政风 > 正文

源远家风济世长

作者:霍文霞
来源:恭城县纪委监委
摘要:近期,我观看了自治区纪委监委制作的《家风不正遗祸患 清廉传家惠久远——领导干部家风不正典型案件警示录》警示教育片,看完之后又对家风建设有了更加具体深刻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近期,我观看了自治区纪委监委制作的《家风不正遗祸患 清廉传家惠久远——领导干部家风不正典型案件警示录》警示教育片,看完之后又对家风建设有了更加具体深刻的认识。要想确保家风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文化繁荣有效衔接,实现家风建设步入社会化,稳步推动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扎扎实实学家训。“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2万多个姓氏的庞大家族聚合体,在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上,不同姓氏都创造并积累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诸如天下为公的范仲淹,为民请命的海瑞,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抗日救亡的杨靖宇等等,以家训形式一直流传的精神成果更是比比皆是,也正是他们忧国忧民、为国为民的精神风范,不仅成为族姓的家训文化遗产,更为中华文明垒筑起一座璀璨而独特的精神丰碑。因此,在中华大地,不同姓氏、不同家族、不同家庭,认真学习本族姓的家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对提升中华民族的素质,有着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结合实际传家规。家规,是一个家族千百年来不断总结用于规范族人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等思想行为的系统思想体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曾专门推荐诸葛亮的《诫子书》,向全国各级干部弘扬其营造的和谐、节俭、廉洁的良好风气。作为一代名相,诸葛亮已经成为智慧、忠诚、清廉、勤勉的化身。近一千八百多年,诸葛亮的后裔没有出现一例贪腐,即便在全国来说,都是极为罕见的。在华南地区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集地——桂林阳朔县葡萄镇翠屏村,生活在这里一代又一代的诸葛后裔,秉承先祖教诲,以姓诸葛而自豪,并将诸葛亮的《诫子书》时代相传,成为族人修身立世的道德规范之一,无论在经商、求学还是孝亲敬老等方面,都让先祖的教诲发扬光大。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在继承好编印家规书籍、诵读家规经典、讲述家规故事等传统家规传承方式的同时,有效运用影视手段和数字技术到家规传承之中,已经成为推进家规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大力推动成家风。“国风之本在家风”,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如何把家训、家规等精神理论转化成人们的思想行动,直接关系到家风建设的成效。首先,要善于借鉴。在学习好本家族家训家规的同时,还要积极借鉴其他家族优良的做法,让本族姓的素质素养不断提升。其次,要积极践行。“言之易,行之难”,学习家训家规,目的在于改变,因此,要努力把先辈的思想付诸于行动,成为一种行为自觉。第三,要大力弘扬。树立家庭风范,形成好的习惯,同不良风气坚决斗争,以确保优良的家风代代相传。

  付诸行动兴家道。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锻造优良的家风,其目的是为了把族人培育成德才兼备、为国为民的中坚力量。在中国历史上,誓死“精忠报国”的岳飞,“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的戚继光,“反腐反庸,无私无惧”的包拯等,他们都是践行家规家训而使得这一家族成为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文化符号。汉阴沈氏家族,以“传承先祖精神、凝聚本族人心、促进家族和谐”的《沈氏家训》为族人共同的遵循,也为中华民族养育出“品德高尚、为国为民、清正廉洁、坚持操守、宽厚谦恭”的“新中国文化巨匠”“新文化运动先驱”“国学大师”沈尹默、沈士远、沈兼士三兄弟等沈氏贤达。

  凝心聚力建家乡。“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幼时家庭是我们生命的起点、人生的启蒙、成长的摇篮,成人后家庭是我们温馨的港湾、情感的归宿、事业的支撑,所谓家国情怀,家和国是联系在一起的,千家万户的好家风,才能撑起我们的社风、民风、国风,才能有一代代优秀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建设我们的伟大国家,才能保障社会和谐、国泰民安。

恭城:动态更新监督对象信息库 警示教育公权力正确行使
警示教育筑防线 家风建设入人心
清廉桂林
点击进入清廉桂林主站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